- IC型号
企业档案
- 相关证件: 
- 会员类型:普通会员
-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路1006号航都大厦9楼9D室
- E-mail:740400755@qq.com
产品分类
粤芯成长背后:大湾区半导体产业探寻“第三极”之路
发布时间: 2021/7/30 9:06:49 | 323 次阅读
中小企业好,中国经济才会好。“瞪羚”企业多,一个区域的创新活力就高。
习近平主席说,“中小企业能办大事”。刘鹤副总理更表示,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,多样性、差异化的经济生态,是我国经济韧性重要的保障。“专精特新”的灵魂是创新。当前,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。要努力培育和扶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。
“瞪羚”企业是中小科技企业的代表,是“专精特新”的代表。培育“瞪羚”企业已成为完善创新体系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布局。
粤港澳大湾区是“瞪羚”企业主要孕育地和栖息地,在粤港澳大湾区以“国际一流为目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,在广东省以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抓手的创新发展过程中,“瞪羚”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如何?它们如何能跑得更快、跳得更高?
继2020年成功推出瞪羚企业大型专题报道后,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再度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、粤港澳大湾区中心,策划推出第二季“高成长企业论·2021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大型系列专题报道”,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、先进材料/前沿新材料、新能源等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,携手投资机构、学者深入一线调研,并将以深度文字报道、长短视频及系列研究 等全媒体形式推出10期深度专题,持续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集群新趋势、新格局。
期让我们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,聚焦高居半导体产业链塔尖、极具产业积聚效应的半导体制造领域。
粤芯半导体的快速崛起,成为近年来国内半导体制造业的一个新样本。
粤芯的身上带着两个特殊标签。其一,粤芯半导体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并且是一家进入量产的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;其二,粤芯也是自2006年以来,中国大陆地区12英寸晶圆代工领域新晋者中量产的企业。
众所周知,半导体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行业,产业链上的制造环节更是高居塔尖的“烧钱游戏”,培养成功晶圆代工企业需要多方形成合力。而粤芯半导体在2017年成立后,逐渐聚集起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,瞄准模拟芯片赛道,加速规模化、商业化的进程。
就在今年7月初,粤芯半导体完成了二期项目融资,投资方由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、国投创业、兰璞创投、华登国际、吉富创投、广汽资本、惠友投资及农银投资等机构联合组成。
本次融资主要将用于粤芯二期项目建设。二期项目新增月产能2万片,技术节点将延伸至55nm工艺,目前设备正在陆续搬入,预计2022年季度投产。粤芯一期项目已经于2019年9月建成投产、2020年12月实现满产运营,产品良率达到97%以上。
根据粤芯半导体的规划,项目计划分为三期进行,总投资约370亿元。三期技术节点进一步延伸至55-40nm,22nm制程,实现模拟芯片制造规模效应和质量效益。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,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,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功率分立器件、电源管理芯片、混合信号芯片、图像传感器、射频芯片、微控制单元等芯片需求。
有半导体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粤芯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能够迅速量产,带动了大湾区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。同时,粤芯半导体也是大湾区在强芯策略上的关键企业,为区域差异化发展带来新的探索。
该人士还透露,实际上粤芯半导体的规划“不止于三期”。
粤芯“横空出世”
2017年底,粤芯半导体在广州开发区正式成立。
这是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在广州开发区投入的重大创业项目。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从开始打桩到真正量产不超过18个月,这是粤芯速度,从无到有建设起来,其间广州市开发区、广东省对于粤芯都有很大的支持。”
而粤芯半导体的“横空出世”,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重要意义。一直以来,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制造业、信息产业的区域,也培育了庞大的芯片应用市场,但是芯片产能在全国的占比却低于10%,这和大湾区的制造地位并不匹配。随着粤芯半导体诞生和量产,大湾区的产能短板进一步补齐。
粤芯成功量产背后,有着诸多因素的推动,包括市场方向选择、技术能力、商业化能力、政策支持、人才招揽等等。
首先,从产品需求侧看,粤芯半导体选择了制造模拟芯片的赛道。“现在芯片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区域集聚的趋势,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如广汽、格力、美的等众多制造企业涉及芯片应用,每年全国60%的芯片消耗在这里,但这里却没有一个本地的芯片制造公司把整个产业链串联起来。” 李海明表示,正是看到这样的机遇,粤芯决定进入芯片制造赛道。
此前,李海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:“起步时,我们要先从市场广而大,而且比较容易进入的领域开始,例如消费电子。所以,粤芯首先锁定了包括分立器件、电源管理、指纹识别、图像传感等在内的一些领域,接下来是液晶显示驱动芯片等,这些
习近平主席说,“中小企业能办大事”。刘鹤副总理更表示,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,多样性、差异化的经济生态,是我国经济韧性重要的保障。“专精特新”的灵魂是创新。当前,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。要努力培育和扶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。
“瞪羚”企业是中小科技企业的代表,是“专精特新”的代表。培育“瞪羚”企业已成为完善创新体系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布局。
粤港澳大湾区是“瞪羚”企业主要孕育地和栖息地,在粤港澳大湾区以“国际一流为目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,在广东省以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抓手的创新发展过程中,“瞪羚”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如何?它们如何能跑得更快、跳得更高?
继2020年成功推出瞪羚企业大型专题报道后,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再度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、粤港澳大湾区中心,策划推出第二季“高成长企业论·2021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大型系列专题报道”,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、先进材料/前沿新材料、新能源等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,携手投资机构、学者深入一线调研,并将以深度文字报道、长短视频及系列研究 等全媒体形式推出10期深度专题,持续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集群新趋势、新格局。
期让我们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,聚焦高居半导体产业链塔尖、极具产业积聚效应的半导体制造领域。
粤芯半导体的快速崛起,成为近年来国内半导体制造业的一个新样本。
粤芯的身上带着两个特殊标签。其一,粤芯半导体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并且是一家进入量产的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;其二,粤芯也是自2006年以来,中国大陆地区12英寸晶圆代工领域新晋者中量产的企业。
众所周知,半导体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行业,产业链上的制造环节更是高居塔尖的“烧钱游戏”,培养成功晶圆代工企业需要多方形成合力。而粤芯半导体在2017年成立后,逐渐聚集起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,瞄准模拟芯片赛道,加速规模化、商业化的进程。
就在今年7月初,粤芯半导体完成了二期项目融资,投资方由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、国投创业、兰璞创投、华登国际、吉富创投、广汽资本、惠友投资及农银投资等机构联合组成。
本次融资主要将用于粤芯二期项目建设。二期项目新增月产能2万片,技术节点将延伸至55nm工艺,目前设备正在陆续搬入,预计2022年季度投产。粤芯一期项目已经于2019年9月建成投产、2020年12月实现满产运营,产品良率达到97%以上。
根据粤芯半导体的规划,项目计划分为三期进行,总投资约370亿元。三期技术节点进一步延伸至55-40nm,22nm制程,实现模拟芯片制造规模效应和质量效益。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,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,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功率分立器件、电源管理芯片、混合信号芯片、图像传感器、射频芯片、微控制单元等芯片需求。
有半导体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粤芯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能够迅速量产,带动了大湾区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。同时,粤芯半导体也是大湾区在强芯策略上的关键企业,为区域差异化发展带来新的探索。
该人士还透露,实际上粤芯半导体的规划“不止于三期”。
粤芯“横空出世”
2017年底,粤芯半导体在广州开发区正式成立。
这是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在广州开发区投入的重大创业项目。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从开始打桩到真正量产不超过18个月,这是粤芯速度,从无到有建设起来,其间广州市开发区、广东省对于粤芯都有很大的支持。”
而粤芯半导体的“横空出世”,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重要意义。一直以来,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制造业、信息产业的区域,也培育了庞大的芯片应用市场,但是芯片产能在全国的占比却低于10%,这和大湾区的制造地位并不匹配。随着粤芯半导体诞生和量产,大湾区的产能短板进一步补齐。
粤芯成功量产背后,有着诸多因素的推动,包括市场方向选择、技术能力、商业化能力、政策支持、人才招揽等等。
首先,从产品需求侧看,粤芯半导体选择了制造模拟芯片的赛道。“现在芯片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区域集聚的趋势,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如广汽、格力、美的等众多制造企业涉及芯片应用,每年全国60%的芯片消耗在这里,但这里却没有一个本地的芯片制造公司把整个产业链串联起来。” 李海明表示,正是看到这样的机遇,粤芯决定进入芯片制造赛道。
此前,李海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:“起步时,我们要先从市场广而大,而且比较容易进入的领域开始,例如消费电子。所以,粤芯首先锁定了包括分立器件、电源管理、指纹识别、图像传感等在内的一些领域,接下来是液晶显示驱动芯片等,这些